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脉动,一头连着万家灯火。“十四五”以来,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为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基础。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成为重要目标。我国坚持就业优先,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培训赋能和服务助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让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稳岗返还惠企政策对企业帮助显著,减轻了运营压力,增强了发展信心。例如,九江金鹭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近日收到近19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用于缴纳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费。在江西九江,今年首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已发放至相关企业账户,总金额超过5800万元,惠及6200多家参保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超过17万个。
广大经营主体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关键。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阶段性缓缴社保费、扩大社保补贴范围等,以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激励企业扩岗吸纳就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失业保险降费率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超900亿元,向81.5万户次企业发放稳岗资金62亿元,支持培训等促就业支出113亿元。
当前,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工作正在进行中。中央财政支持招募3.4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预计8月底前完成招募工作,9月初全部上岗。近年来,我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强化岗位开发,畅通基层成长成才路径,优化衔接校内校外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早就业、就好业,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稳定。
此外,全力稳定农民工和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并重,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完善外出务工服务体系,促进更多农民工实现技能就业。对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提供靠前创业服务,“家门口”就业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新选择。同时,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畅通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求助渠道,完善援助机制,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我国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强就业岗位调查,及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需求目录,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性;另一方面统筹教育、培训和就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制造业面临“招人难”“留工难”问题,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在30个左右具备条件的城市先行先试,推动形成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高效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