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浙江省人民医院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临床研究病房正式启用。该病房由康复医学科牵头,联合多个学科共同建设,聚焦于运动障碍、意识障碍以及难治性神经精神疾病三大研究方向,旨在打造一个集创新研发、产品转化、验证评价与临床应用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脑机接口创新平台。
脑机接口是指大脑或神经系统与具备计算能力的设备之间建立的一种信息交换通道,能够实现人脑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被誉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技术。
病房启动前,已有成功临床案例展示了脑机接口技术的潜力。一位年轻患者因车祸导致严重颅脑损伤,陷入昏迷状态。经多学科评估后,采用经颅磁刺激等手段进行促醒治疗,一个月后患者意识恢复,但认知、言语和吞咽功能仍严重受损。随后,团队引入了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系统。该系统捕捉患者的脑电信号并解码,驱动外骨骼或柔性设备辅助患侧肢体进行主动训练。两个月后,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最终实现了独立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基本重建。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叶祥明表示,若采用传统康复手段,恢复速度与效果很难达到这一水平。该病房主要收治因脑卒中、脊髓损伤、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渐冻症等疾病导致运动、认知、言语或意识障碍的患者,同时也面向难治性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需经过多学科团队的全面评估,确认符合相应治疗技术的适应证。
目前,病房已配备多套先进的脑机接口康复系统。高精度脑电设备与全脑功能近红外成像系统能够精准捕捉神经活动的微弱信号,实现思维的“解码”;导航经颅磁刺激与多模式经颅电刺激则可靶向调节异常脑区,扮演“神经调控器”的角色;上肢及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结合肌肉电刺激,则作为“动作执行单元”,将大脑指令转化为实际动作,帮助患者重获对身体的自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