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风浪从未如此充满政治意味。九月底,一支由民间组织“全球坚韧船队”组成的援助船队正朝着加沙地带艰难航行。船上装载着食品和药品,承载着打破长达十七年封锁的渺茫希望。
以色列外交部总司长埃登发出警告:若船队拒绝在塞浦路斯等周边国家卸货而执意前行,所有后果自负。这种措辞不禁让人联想到国际关系中的最后通牒。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对峙发生在联合国大会期间,时机选择颇具深意。
就在警告发出前后,船队在克里特岛以南海域遭遇异常情况。多名参与者描述,当时有十多架无人机出现在船队上空,伴随而来的爆炸声和通讯干扰持续数小时。尽管没有直接证据指向以色列,但多方分析认为这符合该地区某些军事行动的特征。
意大利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国防部长克罗塞托公开谴责袭击事件,并下令海军护卫舰“法桑号”前往相关海域。几乎同时,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宣布派遣军舰协助船队。两支欧洲海军力量的介入改变了地中海的权力平衡。表面上,这是保障人道主义救援的常规行动;实质上,这是对以色列封锁加沙政策的直接挑战,反映出欧盟内部对巴以问题立场的微妙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