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2021已有1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 究竟咋梗?

2021-12-13 11:10290
 今年已有1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
 
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61人
2021已有1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
84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城破,30万同胞惨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84年后,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  这一天,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  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  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国上下同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告慰逝者,更警醒国人,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
 
镜鉴,国弱民必遭欺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一层展厅内,有一整面墙挂满了幸存者的照片。每位在世在册幸存者的照片后,都有一盏灯照亮,当幸存者离世后,灯光就会熄灭。  2021年,又有11张“面孔”由明转暗:杨翠英、蔡丽华、李如富、陈文英、戚振安、金同和、马继武、徐家庆、黄刘氏、傅兆增、马秀英……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61人,平均年龄超过90岁。  纪念馆内的“万人坑”遗址前方,还有另一面墙——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1995年初设时,刻有3000个遇难者的姓名,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名单墙艰难延长,迄今已有10665个名字。  常有参观者问,为什么只能找到一万多个姓名?这也一直是史学研究者们的心结。《遇难同胞名录》的主要编纂者、南京大学教授姜良芹告诉记者:“因搜集范围有限、档案保存不力、不少家庭惨遭灭门无人申报等,随着时间流逝,战后对遇难同胞的调查如同大海捞针。”  国盛则民强,国弱则民孱。84年过去,经历从覆灭到重生的人们,用鲜活的人生际遇彰显家国同心的力量。  南京沦陷时,幸存者程福保的父亲程长河携家带口出城逃难,惨遭日军杀害,留下孤儿寡母艰难生存。1949年南京解放后,程福保迎来人生转折,光荣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如今,安享晚年的老人感慨地说:“家和国永远连在一起,无国哪有家啊。”
 
和平,命运与共的担当
 
952件(套)!这是一年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征集的文物数量。其中,侵华日军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的《阵中日志》、步兵第三十三联队的《南京附近战斗详报》等孤本尤为珍贵。  捐赠者是来自日本爱知县圆光寺住持大东仁先生,2005年以来,他代为征集和无偿捐赠给纪念馆的史料已超过3000件。  “这批战斗详报都是日军当时、当天记录的日志,史料价值很高。”大东仁说,每次遇到大喊“没有南京大屠杀”的右翼分子,他总会心平气和地拿出史料,“不逃避、不争吵,靠证据说话”。  最近,纪念馆耗费一年多时间完成了一项“大工程”,将2019年至2021年间积累下的221939条纸质留言进行电子化和数据分析,结果出人意料——“和平”一词出现频率远高于“仇恨”。  这22万多条留言中,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留言高达6.7万多条。其中还包含了1564份境外参观者留言,他们频繁使用“感同身受”等词汇,表达“反对战争”,祈愿“人类和平”。  “以国之名祭奠死难者的目的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经历苦难的南京,有更大的责任去倡导和平。
 
奋进,实干方能兴邦
 
“铛、铛、铛……”每天早上八点半,江东门的钟声总是准时响起。每天首批入场的12名观众分两组撞响和平大钟13声,寓意牢记12月13日,勿忘国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进入12月,南京市600多所中小学结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丰富的活动。13日上午,来自江苏、重庆、云南等8省市的30多所小学的学生们,还将通过网络云课堂共上一堂主题班会课,一同诵读《和平宣言》,一同看国家公祭仪式。  84年前,仅长江边的燕子矶一处就有约5万人被屠杀,如今战争硝烟远去,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在寒风中静静伫立。11日上午,“不可忘却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史实”阅读寻访行动在此地举行。  一边看着燕子矶的江景,一边诵读《南京大屠杀史》的相关节选,历史与现实在眼前交错。一位参加活动的南京工程学院学生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人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重温昨日的历史耻辱,是为了汲取今日奋进的动力。  “体会过民族危亡的切肤之痛,更能深刻理解国家强大对于普通百姓的重要意义。”中国抗战史学会副会长朱成山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已经从黑暗走向光明,中华民族也必将走向伟大复兴。
 
铭记历史一份特别的数据报告:84年后我们这样铭记国耻
 
这是一个一直在缩小的数字:1987年,南京首次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统计,记录在册的幸存者有1756名,截至目前仅剩61人。  这是一个一直在扩大的数字:1994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成立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最初仅60人,发展至今已有22984人。  已经去世的幸存者赵斌曾是第一批志愿者。直到去世前几天,他还在纪念馆内义务服务。  已故南京保卫战老兵、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的儿子李真铭,经常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的“南京保卫战”展区前,结合父亲的亲身经历,讲述血与火的历史。“父亲生前常来纪念馆参加志愿讲解,父亲不在了还有我。”他说。  来自日本的黑田薰是纪念馆的第一位国际志愿者。1997年,她第一次参观纪念馆,看着眼前的森森白骨,她开始尽己所能将真相传播给日本民众,并在2008年戴上“紫金草”的徽章,成为一名国际志愿者。  从2008年开始,来自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志愿者来到纪念馆,用英语、法语、韩语、日语等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并在纪念馆史学研究、文史资料翻译、国际交流活动中发挥专长。  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在纪念馆尾厅设下的留言区,2019年至2021 年,这里留下了221939份观众的“答案”。这些留言中,“历史”“铭记”“和平”“勿忘”“中国”等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不少人表示,走进纪念馆前,脑子里最清晰的是一个数字——30万;走进纪念馆后,才了解了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  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留言高达6.7万多条,成为留言 最多的主题。有观众写道:“曾觉得无法原谅日军侵华的罪行,但参观完后觉得要记住的是历史,而不是仇恨。” 据新华社
 
2021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百人群像实录
 
第一排从左至右:孙富祥(已故)、管光镜(已故)、祝四孜(已故)、刘庭玉(已故)、陈玉兰(已故)、马秀英(已故)、濮业良(99岁)、马继武(已故)、李素芬(已故)、易翠兰(已故);  第二排从左至右:李素云(已故)、王义隆(98岁)、王长发(98岁)、蒋淑萍(已故)、薛玉娟(97岁)、吕金宝(已故)、巫吉英(97岁)、胡信佳(已故)、陈广顺(已故)、谢桂英(97岁);  第三排从左至右:黄桂兰(97岁)、岑洪桂(97岁)、顾秀兰(已故)、沈淑静(已故)、黄卓珍(已故)、赵金华(已故)、陈桂香(96岁)、徐家庆(已故)、李高山(已故)、杨翠英(已故);  第四排从左至右:黄刘氏(已故)、关舜华(96岁)、王秀英(已故)、陈文英(已故)、周智林(96岁)、蔡丽华(已故)、魏桂如(95岁)、易兰英(95岁)、张秀红(已故)、石秀英(95岁);  第五排从左至右:王福义(已故)、李美兰(94岁)、葛道荣(94岁)、马淑勤(已故)、马月华(已故)、李长富(94岁)、林玉红(已故)、余昌祥(94岁)、张福智(已故)、金茂芝(已故);  第六排从左至右:常志强(93岁)、郑锦阳(93岁)、万秀英(已故)、艾义英(93岁)、向远松(93岁)、朱惟平(已故)、经智珍(93岁)、朱秀英(已故)、沈桂英(已故)、贺孝和(已故);  第七排从左至右:陈素华(已故)、夏淑琴(92岁)、杨静秋(92岁)、张惠霞(92岁)、周湘萍(92岁)、张兰英(已故)、蒋树珍(92岁)、仇秀英(已故)、徐德明(91岁)、刘贵祥(91岁);  第八排从左至右:马承年(已故)、王翠英(已故)、姚秀英(已故)、王津(90岁)、熊淑兰(90岁)、刘素珍(90岁)、潘巧英(90岁)、郭秀兰(89岁)、祝再强(89岁)、陈德寿(89岁);  第九排从左至右:王子华(89岁)、程福保(88岁)、伍秀英(88岁)、路洪才(88岁)、阮秀英(88岁)、高如琴(87岁)、马庭禄(87岁)、佘子清(已故)、袁桂龙(87岁)、岑洪兰(87岁);  第十排从左至右:刘民生(87岁)、方素霞(87岁)、唐复龙(86岁)、刘兴铭(已故)、王素明(86岁)、程文英(85岁)、马庭宝(85岁)、陶承义(85岁)、傅兆增(已故)、阮定东(84岁)。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84年岁月流逝,截至记者发稿时,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的幸存者仅剩61人。我们记录下部分幸存者的名字和肖像,为史存证。 据新华社
 「本文来源:华西都市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终于了解幼童躺街上被碾死 律师:司机难免责,事故责任引热议
7月2日晚,云南大理市大展屯综合市场附近发生一起悲剧,一名男童躺在街道地面上的灯影里玩耍时被一辆货车碾压身亡。当事司机表示,当时孩子处于他的视线盲区,他按了喇叭、打了转向灯并踩了刹车,但事故仍然发生了

0评论2025-07-062

终于了解汛期露营避开这些风险 警惕山洪暴发地
暑期来临,许多人选择到户外徒步、露营。然而夏季极端天气频发,野外河边、浅滩这些看似清凉的地方可能在几小时内变成危险的山洪暴发地。近日,云南楚雄州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有10人前一天晚上在一草坪露营,醒来后发现营地被淹,其中还包括4名儿童

0评论2025-07-061

终于了解杨瀚森谈NBA和CBA对抗强度的区别 文明与激烈的对比
7月6日,开拓者开始了夏季联赛的第一次训练。训练结束后,杨瀚森接受了美国媒体的采访。当被问及NBA的对抗如何时,他笑着回答:“对抗很激烈,但非常文明

0评论2025-07-062

终于了解苏超防暑7.5万公斤冰块已入场 备战高温保障观众安全
7月6日,苏超第六轮比赛在高温天气中继续进行。当天19:35,淮安队将在淮安市体育中心体育场迎战常州队。为应对酷热,主办方准备了30000公斤冰块,并组织300名志愿者连夜为观众准备藿香正气水。现场还设置了40个饮水点,形成“补水矩阵”

0评论2025-07-062

终于了解小米YU7后驱和四驱实测成绩差多少 实测数据颠覆认知
小米YU7正在彻底改变电动车长途行驶必须中途多次充电的刻板印象。当特斯拉Model Y车主还在为480公里的高速续航焦虑时,小米YU7后驱版实测续航达到756公里,四驱版则为682公里,显著提升了纯电SUV的续航表现

0评论2025-07-062

终于了解阿里美团上演外卖大战 优惠券激战引爆订单潮
7月5日晚间,阿里和美团分别发放了大额外卖优惠券,部分网友晒出的截图显示,有些外卖甚至可以实现“零元购”

0评论2025-07-061

终于了解北京夜空神秘光圈是天气作怪?专家详解成因 灯光秀所致
近日,北京顺义网友刘先生在打乒乓球时意外拍摄到夜空中出现的“神秘光环”。刘先生表示,当时他抬头看天就发现了这个光环,感觉像是外星人要下来和他打球。据他描述,这一现象持续了大约十分钟便消失了

0评论2025-07-061

终于了解恭喜!36岁马龙又有新身份:当选全国青联副主席 体育界唯一一人 助力青年发展
7月4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闭幕

0评论2025-07-061

终于了解雷军顶着烈日为YU7首批车主开车门 新车交付开启美好体验
7月6日,小米YU7正式开启全国交付,覆盖58个城市。雷军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希望这辆车能陪伴每一位热爱生活的车主,解锁更多美好体验,并感谢大家的支持与信任。当天下午,雷军在北京小米科技园亲手为首批YU7车主交付新车,并亲自为他们开车门

0评论2025-07-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