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量在性别比例失衡背景下出生的人口陆续迈入适婚年龄,中国婚姻市场的格局正发生显著变化,大量农村“剩男”及随之而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尚未引起充分重视。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多位研究人员,在《当代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发表题为《中国农村男性婚姻挤压和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人口特征》的论文,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农村地区日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并首次全面呈现了中国农村非自愿单身男性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当代中国人口与发展》是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季刊,是日前全球唯一聚焦中国人口与发展的英文学术期刊,也是中国唯一的人口学英文学术期刊。本刊发表人口与发展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理论方法分析、政策综述、调查报告等原创性研究论文。
本文的数据来自1990、2000、2010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减少数据的不规则波动,本文使用参数模型对初婚概率进行拟合和调整。基于2020年的中国男性初婚水平,本文将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年龄界定为35岁及以上。
中国长期存在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随着出生性别比失衡时期的出生队列逐渐进入婚龄期,2020年中国的婚龄人口性别比达到110(即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为历史最高值。中国男性的年龄别未婚比例总体上高于女性,且存在更多男性终生未婚,尤其是农村男性。2010-2020年农村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增长尤为明显,既超过了历史上农村男性的增长值,也超过了同时期其他群体。此外,农村男性的年龄别初婚概率也进一步下降,明显低于其他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