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交易平台出现大量低价“滴滴代打”链接,卖家声称可提供5折用车服务,仅需乘客提供起点与终点截图,卖家即可代叫车。行程结束后,乘客向卖家支付半价车费,交易完成。
经滴滴出行说明,此类“卖家”通过虚拟手机号或盗号手段非法获取网约车平台账号,以“代叫车”形式使用这些账号。若账号设置免密支付,乘客下车后,被盗号用户的资金将被直接划扣;若未设置,平台将先行垫付司机费用。
法律专家指出,此类“卖家”的行为已涉嫌违法。而乘客若明知对方非法操作,仍持续通过其打车“薅羊毛”,可能触犯诈骗罪。此外,专家警示,将个人地址、电话等信息交给代叫方,会暴露大量敏感信息,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风险。
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建议公众避免在公开平台随意发布个人信息或授权他人使用,谨慎对待不明来源的网址链接、二维码及免费WiFi热点。
在启用免密支付功能时,同步设置手机锁屏密码和支付应用的双重验证,以提升安全性。
建议消费者通过官方途径获取商家优惠,面对复杂、来源不明的优惠促销应保持警惕,审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