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ST板块的表现让许多股民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据统计,超过100家A股上市公司因财务或其他问题被实施风险警示,比去年有所增加。ST板块整体走势疲软,即便在春节后市场普遍回暖的背景下,该板块仍持续下滑,Wind数据显示,其指数累计跌幅超过40%,部分交易日甚至有多达40只ST股跌停,悲观情绪笼罩。
5月,ST板块遭遇退市高潮,多家公司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标准,如*ST商城、*ST中期等,正式宣告或预告将退出市场。其中,*ST中期作为曾经的“期货第一股”,多年重组尝试未果,最终因连续两年财务表现不佳而面临退市。*ST新纺则因净资产为负及审计意见问题加入退市行列,且因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被处罚。此外,监管强化对ST公司通过非核心业务收入保壳行为的限制,如*ST碳元的例子所示,此类操作空间已大幅缩小。
监管层面,新政策的出台显著提升了退市制度的严格程度,不仅财务指标门槛提高,还新增了连续多年内控非标意见、大股东长期资金占用未整改等作为退市考量因素。这些措施旨在加速市场优胜劣汰,对财务造假更是采取“零容忍”态度,细化标准并加重惩罚,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市场诚信。
同时,监管针对大股东资金占用这一长期困扰市场的顽疾出手整治,多家公司被要求限时整改巨额占款问题,否则将面临强制退市。随着政策的严格执行,以往ST股被视为“潜力股”的投资逻辑遭到挑战,ST板块整体市值大幅缩水,部分低价股数量激增,市场资金对于ST股的投资态度趋向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