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造成大熊猫“花嘴巴”伤口?谣言
关于网络流传的大熊猫科研活动的消息,实际情况与传言有所出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科研团队在进行大熊猫科研项目时,始终坚持“非损伤性研究”的原则,确保不对活体大熊猫实施任何“活体抽骨髓”之类的实验。尤其是大熊猫“花嘴巴”,并未成为基因实验或抽骨髓的对象。网络上提及的所谓“碘伏药物印记”,实际上是它在日常活动中,如地面进食竹子、嬉戏时沾到的自然物质,如落叶和泥土。目前,“花嘴巴”精神饱满,饮食正常,正于熊猫溪谷区的揽月馆与公众见面。实验造成大熊猫“花嘴巴”伤口?谣言。
另一方面,对于大熊猫“竹莉娜”头顶被误传存在“血洞”的情况,实际上这是它从国外归来后表现出的应激反应所致,部分头顶毛发因此脱落。当前,“竹莉娜”的精神状态和食欲均保持良好,适应情况也在逐步改善,它在大熊猫4号别墅与游客见面。
为了帮助“竹莉娜”更好地调整,熊猫基地已采取了系列措施,包括增加情感安慰、强化行为引导训练、维护环境的宁静,以及适当减少清洁频次以保留熟悉的气味环境等,持续密切观察其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