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于9月26日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该解释自2024年9月27日起生效。这份包含26条内容的解释旨在细化用人单位在工作人员犯罪时所需承担的民事责任范围,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保障受害者能够获得应有的赔偿。
民法典第1191条已规定,员工因执行工作任务导致他人受损的,其雇主应承担侵权责任,并有权向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员工追偿。在劳务派遣情境下,若派遣员工执行任务时造成伤害,接受派遣的单位需承担责任;若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也将按比例担责。新解释特别强调,即便员工行为构成犯罪,用人单位的民事责任不受影响,且在刑事程序中已完成的追缴、退赔可在民事判决中考虑并相应扣减。
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指出,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的违法犯罪行为偶有发生,常导致财产损失,受害人在刑事途径难以充分获赔时,会诉诸民事诉讼要求用人单位赔偿。解释第17条旨在确立三项原则:首先,员工犯罪不影响单位民事责任判断;其次,仅当犯罪行为发生在执行工作任务中,才依据民法典第1191条判定单位责任;最后,明确了民事赔偿范围与刑事追缴、退赔的协调处理方式,确保两者并行不悖,实际执行时可作适当扣减。
此解释的出台旨在完善法律责任体系,确保在工作人员犯罪情形下,既能追究个人刑事责任,也能妥善解决民事赔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