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新建成的东市南街,道路两旁和中央绿化带郁郁葱葱。这条路采用“海绵+”技术,下雨时可以吸水、蓄水,干旱时则能放水。作为贯通金华市区南北的重要道路,东市南街在建设时运用多级“滞”“蓄”“净”技术路线,实现路面雨水多层滞纳、调蓄和净化。
东市南街设置了透水铺装、连体生态树池和雨水花园等设施。人行道均采用透水铺装,并设有连体生态树池;机非分隔带之间设有过水槽,便于车行道雨水进入非机动车道;路侧景观带内设有雨水花园,用于消纳溢流的路面雨水。这种设计有效应对暴雨,改变了以往雨水只能通过下水道和排水管网排涝的情况。
自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示范城市以来,金华市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在建章立制、技术支撑、规划编制、建设管控等方面努力。示范期内,金华市出台了多项政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控,确保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金华市从优先解决积水内涝等问题入手,系统总结海绵城市建设经验,通过地方立法打造了《金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这是浙江省内首部海绵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闭环机制,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针对本地气候特点、土壤地质和地下水位特征,金华市推广连体树池、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建设,采用河卵石等本土建材、鸢尾花等乡土植物、多孔砖雨水口等特色工艺。通过绿地“微下沉”空间地形营造,单体树池串珠成链,兼顾雨水控制与景观效果。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合海绵城市理念,植入草石沟、透水铺装、生态停车位等设施,改良雨水径流组织。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金东小学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措施,达到了“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的效果,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6.2%,年雨水利用量超过1万立方米。金华江治理二期工程也采用了透水铺装,促进水的自然循环,同时建设生态湖、雨水花园,使沿线堤防防洪能力显著提升。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融入金华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金华市有3个项目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其中东市南街改造项目成为全国唯一的海绵型道路范本案例。此外,还有多个项目入选浙江省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和典型案例,数量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