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8日),在浙江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渔民们迎来了丰收季。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养殖,开捕首日就有约3万公斤鲈鱼出水,等在码头的客商忙着打包装箱。
早上6点多,随着海潮退去,渔民们驾船来到鲈鱼养殖基地,有序拉网开始捕捞。每个网箱内有近3000条鲈鱼,渔民们通过机械臂将网箱内的鲈鱼转移到活水船上。养殖户严兴国表示,当天一船装了6万斤鲈鱼,共有20个网箱左右,准备运往青岛。
鲈鱼的生长周期通常为2年,当体重达到约1公斤时就可以出水上市。这次捕捞的是前年放苗的鲈鱼,捕捞第一天有约3万公斤鲈鱼出水,不少客商在码头等着过秤、结算。鲈鱼商贩刘本奇表示,这里的鲈鱼活力好,可以出口到各地,去年他买了4万多斤,这次也买了6万斤。
象山县西沪港水质优良、水温适宜,生物多样性丰富,为鲈鱼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大黄鱼和鲈鱼养殖,现有鲈鱼养殖户25家,年产量达500吨。通过升级养殖技术,改造传统网箱,提升抗风浪能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