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早晨,湖南某市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事件。一名7岁男童在上学途中被3只未拴绳的大狗袭击,导致容貌毁损,生命垂危。男孩受伤严重,需要多次手术,预计治疗费用超过20万元。然而,狗主人仅支付了5万元后便不愿再承担责任,使家属陷入困境。
法律规定犬主需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因为犬主经济困难等原因,受害者无法获得足额赔偿。高昂的医疗费用不仅包括伤口处理和多次手术等直接费用,还包括后续的心理治疗等长期支出。这次事件暴露了城市犬只管理上的漏洞,涉及的犬只可能是流浪犬或违规饲养的犬只,说明在犬只登记和执法力度上存在明显不足。
儿童安全防护同样重要。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对犬只活动进行区域限制和校园周边巡逻制度。国内可以通过规划避险路线、对家长进行应急教育等方式来保障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目前,缺乏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很多家庭不得不举债治疗,舆论对此高度关注。事件通过监控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网民的情绪从愤怒转为寻求解决方案,推动了地方政府思考应对策略。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建立犬伤儿童专项救助基金,由政府拨款和社会募捐组成,用于支付紧急治疗费用;推广宠物责任险,强制犬主投保;将拖欠赔偿的行为纳入征信系统,限制其养犬资格。同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如何应对犬只,社区也应完善犬只管理规定。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此类悲剧再次发生,确保孩子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