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再次成为焦点,大规模生产阶段即将到来。4月16日,大飞机概念股盘中异动,近期国产飞机持续迎来重要事件。4月12日,中国商飞交付给老挝航空的第一架C909成功进行首次商业飞行。3月底,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飞抵东北地区,沈阳成为东航C919通航的第10座城市。
在国内,中国商飞已经向东航、南航等航司交付了多架C919飞机。展望未来,国产大飞机的大规模生产阶段即将到来,中国商飞将2025年飞机年产目标从50架提升至75架。这标志着国产大飞机进入大规模交付阶段。
3月30日,中国商飞向老挝航空交付首架C909飞机,这是中国喷气式客机首次进入老挝市场,对于国产飞机国际化进程意义重大。C909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涡扇支线客机,航程为2225至3700公里,可以满足老挝国内及周边区域国际航线的需求。C909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多点开花,获得了众多国际订单,已交付162架,累计运营645条航线。
相对于C909支线客机,国产大飞机C919更受市场关注。3月30日,C919通航路线增加“上海—沈阳”和“西安—广州”,东北地区首次迎来C919大飞机。C919订单量约为1500架,航空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成为主力军。早在2022年12月,中国东航正式接收首架C919,约半年之后首架C919飞机执行MU9191航班。
随着C919执飞越来越多的航班,中国商飞获得了海量订单,产能提升成为核心议题。去年12月,中国商飞在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举行大飞机规模化系列化建设项目启动活动。中国商飞日前公布了C919生产计划,2025年生产目标提升至75架,2026年至2029年生产目标将从100架提升至200架。
回顾大飞机研发历程,早在2006年,国务院成立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2009年,中国商飞正式发布大型客机代号“COMAC919”(C919)。中国大飞机团队攻坚克难,2015年完成C919总装下线,2017年成功首飞,2023年迎来商业化运营。航空制造业被誉为“工业之花”,而大飞机则是“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高度。长期以来,大飞机市场被波音、空客两大巨头把持,直到C919出现,国际大飞机市场形成ABC三足鼎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