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井喷式增长。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车企的领跑者,其自建滚装船队的战略布局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1月,全球最大汽车滚装船“深圳号”交付比亚迪,单船可装载9200辆新能源汽车。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比亚迪船队正式进入快速发展模式——仅2025年便计划再下水4艘同级别巨轮,到2026年船队总运力将突破6.7万辆。
比亚迪重金投入滚装船的背后,是汽车出口海运市场的供需失衡。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86万辆,同比增长19%,但全球汽车滚装船租金飙升至每日10.5万美元的历史高位,单车运费成本超万元,严重挤压企业利润。为摆脱中间商掣肘,比亚迪自2022年起斥资超50亿元订造8艘滚装船,其中9400车位级船舶打破挪威礼诺航运保持的9100辆装载量纪录,成为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这种“国船运国车”的模式不仅降低物流成本,更保障了供应链自主可控。
“深圳号”集成了比亚迪多项创新技术:采用LNG双燃料动力系统,搭载自主研发的箱式电池组和轴带发电机,配合减阻防污漆等节能设计,碳排放较传统船舶降低30%。其219米的船身长度超越大型驱逐舰,37.7米的型宽可并排停放18辆仰望U8,航速达34.3km/h,兼顾效率与运载力。
比亚迪的“造船运动”与其海外布局深度协同。2024年海外销量41.72万辆,同比增长71.9%,泰国工厂投产、欧洲经销商网络扩张、韩国展厅建设等动作,亟需稳定高效的运输体系支撑。通过自建船队,比亚迪可将国内生产的车辆直接运往目标市场,同时规避第三方运输中新能源车电池安全风险,如2022年大众Felicity Ace号因锂电池起火导致3.35亿美元损失的教训。
从首艘“开拓者1号”到“深圳号”,比亚迪的滚装船队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缩影,更预示着全球汽车供应链格局的重构。当“中国制造”以万吨巨轮驶向深海,这场供应链的自我革命正为新能源时代的全球竞争写下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