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市场监管局和公安分局接到群众举报,查获一起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的案件。事发后,相关专家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迅速开展流调溯源、医疗保障及调查处置等工作,并对涉事幼儿园负责人立案侦查。
然而,事件后续出现了让人困惑的情况。多名家长表示,天水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口头通知他们孩子的血铅检查结果正常,但西安市中心医院的检测报告显示,孩子的血铅指标超过了正常值。一位家长称:“天水那边通知我们血铅检测结果33.78ug/L,来西安检测结果是441ug/L。”而儿童血铅正常参考值应低于100ug/L。
幼儿园本该是最安全的地方,现在却成了血铅异常的源头,这不仅直接伤害了儿童,也冲击了社会的安全感。面对这样的情况,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涉事幼儿园都应给予充分重视。通过权威调查,及时追溯危险源,排查受害者数量,尽最大努力医治和善后,减轻对幼儿的伤害,并依法依规严肃追责,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但种种迹象表明,事件的处置似乎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事发数天后,当地仍未公开披露调查结论,甚至违规使用的添加剂信息也未明确。据媒体报道,7月3日,当地有关部门曾组织涉事家长通报有关情况,但现场不允许家长录音录像。这种态度与公众的关注程度形成了巨大反差。更令人不安的是,之前的通报中强调“当地对血铅异常幼儿的医治和营养干预、心理疏导等工作正在科学有序进行”,但从不少家长的反映来看,一边是当地口头告知检测结果正常,另一边却是异地检测结果异常,这使得到底有多少幼儿血铅异常这一关键问题变得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