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最新报道,自特朗普政府实施高关税政策以来,美国财政部已从加征进口商品关税中获得近500亿美元额外收入。这一数据为特朗普再次高调宣称“关税让美国更强大”提供了最新依据。
然而,在这项看似有利可图的操作背后,隐藏的成本和长期影响可能远比这500亿美元更值得深思。这笔收入主要来自特朗普在其任期内对中国、欧洲和其他国家商品加征的关税。例如,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平均关税从3.1%升至近20%,钢铁、铝、洗衣机等商品被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这些税由进口商向海关缴纳,最终通常转嫁给美国消费者或制造业企业。也就是说,所谓“关税收入”,其实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多花的钱——只是政府把这部分钱收走了。
在当前美债高企、利息压力剧增的背景下,特朗普这套“关税财政”实际上是一种另类的“财政注血”机制。通过对外征税,把企业和消费者的钱转移进政府账户,短期内提高联邦收入,缓解赤字压力。这也是为何特朗普近来再次宣称要在新任期内把所有对华商品税率提至60%以上,甚至对所有国家统一征10%进口税。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无须国会批准、直接见效”的“收钱手段”。
然而,代价是真实的。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早在2020年就指出,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家庭平均每年支出增加超过1500美元,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受影响最深。此外,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并未因关税显著“回流”,相反,大量企业选择将供应链转移至越南、墨西哥等国家,而对华出口则遭遇反制,美国农产品一度滞销。因此,这500亿美元的收入其实是以更高的生活成本、更高的生产成本和更低的外贸效率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