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国会通过“大美丽法案”之后,特朗普政府的工作重心再次回到关税与贸易领域。7月初,一系列密集且高强度的关税行动展开。7月7日至1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连续发布了三轮“征税函”。第一轮信函表示将对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第二轮信函针对菲律宾、巴西等8个国家,对这些国家的产品征收20%至50%不等的关税;第三轮宣布对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35%关税,并计划对未接到关税函的国家征收15%或20%的“统一关税”。
特朗普还将“对等关税”的暂缓期延长至8月1日,并宣布自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铜征收高达50%的统一关税。尽管此次关税战看似来势汹汹,但分析师指出实际威胁不及4月2日首次宣布“对等关税”时。预计未来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大概率在15-16%的水平。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刘刚表示,近期接到新关税通知的国家,除日韩外,大部分国家占美国进口份额小于0.1%,因此加权后对美国有效税率影响可忽略不计。若加上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涉及美国进口份额占比将增加至七成。然而,由于美墨加协议的存在以及欧盟在美国进口贸易中的高占比,美欧大概率会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协议。因此,只要这三家变化不大,就不会影响大局。
事实上,特朗普“征税函”公布后,主要资产价格波动并不大,美股甚至再创新高,长端美债利率小幅升至4.4%附近,美元指数小幅走高至97.7。从市场反应看,投资者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已经逐渐脱敏。刘刚认为,近期新关税政策更多被认作是一个施压和谈判的技巧,这也与此前判断一致,即一旦当市场意识到关税政策是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以及临近中期选举的约束后,便不会重演对“对等关税”的恐慌,波动幅度也不会回到4月2日的极端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