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有网友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发现疑似“科考人员”售卖从南极带回的地衣,并质疑此行为破坏南极生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向平台发送律师函,违规商品已被下架。关于售卖者是否为科考队员,仍在调查中。
该商品描述为“整箱南极地衣,长在石头上,一百年长1毫米,共约11块,南极原装”,售价22500元。媒体记者还发现单块南极地衣售价520元。卖家账号主页除售卖地衣外,还有南极考察队服、南极科考队徽章等商品,已有南极地衣售出记录。
媒体记者以买家身份咨询时,卖家先称地衣是今年从南极带回来的,后又改口说是云南树林里的地衣,与南极地衣同类型但并非来自南极。19日,该卖家主页的商品已下架。
若最终证实所售地衣确为南极带回,售卖者可能面临行政或刑事处罚。根据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法规,南极仅限和平与科学用途并严格保护,禁止随意采集动植物标本(除非科学目的获特别许可),严禁商业性采集和买卖。我国《南极活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也明确禁止采集和带出南极陨石、岩石、土壤及化石,以及猎捕或获取南极哺乳动物、鸟类、无脊椎动物及植物的整体或部分样本。
消费者若购买了声称是“南极地衣”的商品,后发现商品货不对板,并非来自南极,可要求退货退款、商品价款三倍赔偿,还可向平台投诉、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