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急于“混改”英特尔 挽救制造业全盘战略。近期,当美国政府宣布入股英特尔的消息传出后,这家半导体巨头的股价飙升了20%。熟悉内情的人明白,这实际上是多年来一系列挽救措施的一部分,从拜登政府的芯片法案到希望台积电入股英特尔,再到最近政府直接介入。
美国的目标不仅仅是拯救英特尔,而是整个高端工业和制造业。这一系列行动背后,是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与复兴的战略规划。
追溯到20年前,2007年美国制造业供应链的脆弱性指标超过10%,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首。随后的金融危机进一步揭示了制造业空心化的风险。尽管美国社会因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等问题日益分裂,但“让制造业回家”成为两党共识。奥巴马政府时期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战略,砸钱搞基建;拜登政府通过《芯片法案》支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扩大电子建厂规模;特朗普则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为核心议程,致力于复兴制造业。
俄乌冲突、疫情等事件加深了全球对工业产能重要性的认识。为了提升产业链安全,美国一方面努力提升本国制造能力,比如不遗余力地救助英特尔;另一方面寻求进口来源多元化,如2018年的美加墨贸易协定。经过近20年的努力,制造业回流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11.9%降至2023年的10.2%,贸易逆差也在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