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的一次外交活动中,再次引发舆论关注。他不仅对中国稀土出口提出200%的关税威胁,还表示愿意接纳60万名中国留学生。这场与韩国总统李在明的会晤原本聚焦于美韩关系,却因特朗普的几句话迅速转向了中美博弈。表面上看,特朗普的发言只是老调重弹,但背后隐藏着一条清晰的战略脉络。稀土是这次政治操作的核心,特朗普所释放的每一个信号都围绕这一资源展开。他在白宫草坪上面对媒体时提到,“他们必须给我们稀土磁铁,否则就要200%征税”,这看似强硬的表态实际上与几天前美国政府宣布持有英特尔10%股份的新闻有关。芯片制造严重依赖稀土材料,美国对稀土的需求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加深刻和紧迫。
2025年7月,中国对美稀土出口激增,仅与6月相比就增加了4700吨。这一数据在中国海关总署公布后显得意味深长。中国手握稀土王牌,在经济牌局中占据了主动地位。特朗普显然明白这一点,因此选择在一个本应聚焦美韩事务的场合突然将话题引向中美贸易,并抛出愿意接纳60万中国学生的橄榄枝。这种剧烈的政策反差几乎无法用常理解释,除非将其视为一场精心设计的“筹码交换”。
留学生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2025年5月,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曾放话称将“积极撤销中国学生签证”,甚至要“联合国土安全部加强审查”。然而,短短三个月后,特朗普却表示“我们将允许他们的学生进来”。这种立场的急转弯显然不是出于教育情怀,而更像是为谈判开价。事实上,2025年6月,中美达成协议,同意为中国学生赴美提供便利,这被认为是双方在稀土与科技问题上的部分外交成果。
特朗普此时公开欢迎中国学生,背后的深层含义是在向中国传递一个信号:“稀土可以谈,学生我们放,给利益就好。”这种典型的交易式外交思维贯穿了特朗普的政治生涯。他从未掩饰过自己对谈判桌上利益互换的偏好,也习惯用极限施压来逼迫对手让步。这一次,他选择了稀土作为压轴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