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苏南通新机场公司成立,上海机场集团持股51%,南通城建集团持股49%。这标志着南通新机场(即上海第三机场)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根据规划,上海第三机场为4F级,设计年旅客吞吐量近期达4000万人次,超过部分中西部省会。一旦建成,叠加浦东机场四期扩建,上海有望赶超纽约、伦敦,成为全球民航第一城。
上海作为全国三大“双机场”城市之一,拥有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航空旅客吞吐量合计达1.24亿人次,位居全国第一。从全球来看,上海双机场客流跻身全球前三,仅次于纽约、伦敦;货邮吞吐量全球第二,仅次于香港。但对于一座集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为一体的世界城市来说,仍有发展空间。不久前,上海与北京、广州一起获批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成为“3+7+N”国际航空枢纽的第一梯队。规划要求三大国际枢纽增强洲际航线、中转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远程国际航线合理有序向北上中转移。
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商业最活跃、人口最庞大的区域,作为中心的上海,现有两个机场仍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上海需要不断扩展航空枢纽能级,机场扩容成为必然选择。浦东机场虽然持续扩建,但高峰期起降容量接近饱和,且受限于市域空间和空域资源,只能向外拓展。随着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的发展,合理分工布局成为共识。例如,上海第三机场选址江苏南通,广州第二机场位于佛山肇庆交界,深圳第二机场设在惠州。对于上海而言,在周边合理布局机场不仅是自身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需要,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要求。
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中,上海获得独一无二的中心地位,需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因此,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时,上海自然要担纲引领角色。长三角齐头并进,上海也需率先发挥辐射、溢出和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