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多位女主播向媒体求助,称被MCN机构以合同控制,在业绩奖罚考核下,被诱导、逼迫做擦边、低俗内容,其中有多个未成年女孩。一名21岁的女生在公司一边以“自愿决定”为幌子,一边劝导安排她去线下“见大哥”,遭遇强吻、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她们一旦选择解约,均面临因合同违约被起诉、被高额索赔。在这场围绕“擦边”的困局里,藏着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MCN之所以诱导女主播走擦边路线,根源在于用户对这类内容的偏好。可观的数据背后,是源源不断的流量红利。而流量,恰恰是平台、MCN与主播三方共同的生存基础,没有流量,三方的运营与发展便无从谈起。
问题在于,这条链条里,谁才是擦边内容泛滥的核心推手?若让三方各自辩解,大概率会陷入“你推我、我怪你”的无意义争论。但跳出相互指责的漩涡,从实际管控能力与责任边界来看,平台是主导擦边内容日趋流行的关键力量。流量的分发规则由平台制定,内容的审核尺度由平台把控,它既是流量生态的搭建者,也理应是内容风气的把关人和第一责任人。
这一现象也迫使我们跳出单一视角,开始深一层的追问。我们应该纠结“用户为什么偏爱低俗内容”,还是聚焦“如何帮助被MCN压榨的主播”,亦或是优先解决“如何切断擦边流量的变现路径”?三个问题指向了擦边生态的不同病症,找准病灶直接决定了治理方向的有效性。
目前的社交平台上,不论男女、是否签约MCN,擦边都成了重要流量密码。签约MCN的主播被批量引导走擦边路线,个人创作者也会主动模仿这类内容。不同的是,签约MCN的主播不仅面对更为复杂的困境,MCN对她们的部分压榨行为更直逼法律红线。
MCN往往以“流量任务”“考核指标”为由,将擦边行为包装成“行业常规操作”,甚至提供所谓“规避话术”“擦边模板”,让主播在“完成KPI”的压力下,一步步突破内容底线。同时,MCN一边用“高额打赏”诱惑,一边以“违约赔偿”施压。就像此事中女主播会被安排去线下“见大哥”,线上擦边演变成线下应酬,这种灰色操作将主播推向了既违背意愿又暗藏风险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