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完成了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标志着福建舰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在多次试验训练中,海军飞行员成功驾驶这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起降,验证了我国自主研制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与多型舰载机的良好适配性,使福建舰初步具备全甲板作业能力,为后续各型舰载机融入航母编队体系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海军舰载航空事业加速发展,实现了从单机到体系、从岸基到舰基、从滑跃到弹射、从能飞到能战的巨大跨越,人民海军正朝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稳步前进。此次三型舰载机的成功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是我国航母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次突破,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航空学会舰载机分会总干事、海军航空大学教授韩维认为,这次试验试训的成功是舰载机与航母核心技术的“双向赋能”,将有力推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实现“代际跨越”,为遂行远海作战任务、加速我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空警-600作为我国第一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能够执行预警探测、指挥引导、目标指示和作战协同等任务,被誉为“海空司令部”。它在航空母舰上起降成功,不仅重塑了远海预警指挥链路,还大幅拓展了预警探测和空域监视范围,提升了航母编队对相关海域的控制力和攻防能力。
韩维指出,除了预警探测和空域监视范围的拓展外,歼-35和歼-15T两型舰载战斗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降成功,意味着航母编队具备了“隐身突防+重载打击”的双重能力。歼-35是五代隐身舰载战斗机,重点承担航母编队夺取制空权的任务,而歼-15T则改进了飞行平台、航电和武器系统,实现了弹滑兼容,大幅提升了综合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