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探索深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马里亚纳海沟为例,如果将珠穆朗玛峰塞进马里亚纳海沟,峰顶仍会淹没在水下2000米。当一个泡沫塑料杯被带入这11000米深渊,会承受约1100个大气压,最终被压缩成坚硬的“艺术品”。这个杯子见证了“溟渊计划”科研团队勇闯深海“生命禁区”的历程。
9月28日,“青春华章·共赴山海向未来”主题展演活动在上海举行。活动前,人们走进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空间,探寻中国海洋科研突破背后的青年故事。“溟渊计划”即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该团队对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等6000米至11000米水深区域进行系统采样,取得多项全球突破:人类首次抵达雅浦海沟最深点、首次系统研究深渊生态系统、建立全球首个深渊生物大数据库并向国际开放。
赵维殳是“溟渊计划”实验室成员之一,她表示,深海高压下,每一次下潜都是对装备与心理的极限挑战。但深海的神秘很快驱散了她的紧张。赵维殳首次下潜时,12小时全程处于黑暗中。潜水器灯光照亮海底后,无数水母、小虾、浮游动物在水中游动,让她感受到原本以为是高压下的“生命禁区”,其实有黑暗中不为人知的“生命狂欢”。
经过三年研究,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发现了7564种微生物,其中89.4%都是未知的新物种。这些采集来的样品被带回实验室研究,赵维殳和一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包括将微生物样品进行“数字化转换”,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设计适应特殊场景的蛋白质;利用菌群验证假说,比如证实部分微生物在高压下可以降解塑料和重金属等。他们相信这些微生物可以在地球之外的极端环境中生存,也许能改变外星环境,帮助人类重塑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