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的一位小哥火了。两年来,他带着一把卷尺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专门给公共设施“找茬儿”。令人称赞的是,“卷尺哥”所指之弊,平均在3天内就能得到有效处理,有的甚至当天就能解决。网友总结道:“别问,问就是已处理。”
开头是一句简单的“大家来看看”,没有高超的拍摄技巧,画面像素也不算高清,但这些透着质朴感的内容却被网友盛赞为“最好的深圳城市形象宣传片”。这背后是市民主动担当的公共责任感与政府开放包容的响应机制共同促成的一场“双向互动”。
一把卷尺丈量街头细节,“卷尺哥”找起茬来非常认真。这份较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对家园的真心关切。细看他发现的问题,很多都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凸起的井盖藏着绊倒人的风险,人行道上的树木成了阻碍,天桥坡道太窄推婴儿车得“侧身过”等。遇到这些问题,很多人都会“碎碎念”,吐槽几句。而在深圳,有很多像“卷尺哥”一样的人把这些小事当作自己的事,自觉化身“城市主理人”,认认真真给政府提意见。
面对市民的建议,市政部门也海纳百川,主打一个“听劝”。有网友认为,城市治理千头万绪,总有个轻重缓急。“卷尺哥”所提的问题都很小,为何能推动快速解决?会不会是“特殊关注”?“卷尺哥”自己也调侃感觉账号被“监控”了。但调查显示多部门工作人员均未接触过他本人。“无论诉求来自网红还是普通市民,只要接到反馈,都会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并及时回应”,这是对公众监督热情的正向肯定,更体现了直面问题的担当与务实。
“卷尺哥”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深圳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的必然。作为一座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深圳也曾面临“人口多、诉求杂、响应慢”的治理难题。近年来,“@深圳—民意速办”将537个热线、网站、信箱等渠道整合在一起,让市民诉求处理有了“网购式体验”:市民在线“下单”,政府“秒回”响应,没有扯皮推诿,没有敷衍塞责,有的是少说多做,只用行动赢取信任。不少网友亲身印证,在深圳再小的问题只要一反馈立马有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