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伪陆军在11月17日于台当局官方采购网站上发布了一份“公开征求信息”文档,计划执行“无人机防护网”采购案。该采购案要求向民间购买3170幅尼龙防护网,尺寸为长30米、宽6米,网眼规格为长宽各5厘米、网绳绳径0.2毫米。防护网需是岛内自产产品,并附带相关检验证明。厂商还需在交货前与用户联系检验,并提供一年保修。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规模化和普及化应用,台伪军方也在持续研究相应的防御措施。上月13日,台“空军司令部”在采购网站上发布了一份关于“嘉义基地无人机防护网采购案”的先期公开征求信息文档。征求期最长一个月,主要对外采购三项物品:104套“鸟网”,规格与前文提到一致;832根60厘米规格的野营地钉;以及461根7米长的毛竹,用于拦截无人机。随后,台中清泉岗基地也计划采购多达625套“鸟网”及更多地钉和毛竹。
嘉义基地驻扎着台伪空军第四联队,拥有60架F-16V Block20战机,是台岛西岸唯一的F-16部队。台中清泉岗基地则是台伪空军第三联队驻地,拥有约50架IDF战机,占总数近一半。
台媒称,台伪军方选择使用拦截网和防护网反制无人机,参考了俄乌冲突中的相关经验。例如,乌军曾在顿巴斯地区的道路上架设“防护网隧道”,以防范俄罗斯使用穿越机和其他小型无人机打击作战和运兵补给车辆。各方也在重要设施和人员活动区域搭建类似的防护网,抵御无人机的直接撞击或投弹,同时减少防空导弹和炮弹的消耗。
然而,岛内某智库引用法国炮兵总结的乌克兰战斗经验指出,在当前情况下,防护绳网乃至铁丝网仍存在防护能力不足的问题。俄军采用多架编队攻击时,防护网很快失效;火炮炮击破障时,壕沟和道路的防护网也相当脆弱。此外,自然条件下的破损和道路上方防护网因平民生活需求而被破坏出缺口等情况也会使防护网形同虚设。诸多案例显示,俄乌双方均曾有先破坏防护网再使用无人机钻入掩体或道路的“防护通道”进行袭击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