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鞠峰】
11月15日是拜登执政近1年以来的大日子。上午,他终于签下1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晚9时左右又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视频会议。当地时间下午2时,白宫新闻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表示,中美元首会晤是一个与中国建立竞争条款的契机,且刚签署的基建法案是拜登能“从实力地位出发”出席会谈的关键原因之一。
晚上的中美元首视频会晤成为记者会焦点。一名记者提问称,据此前的消息,两国元首会晤的中心议题不在贸易上,为什么?
普萨基回应称,会议的重点有好几个。首先,这场会晤是一个契机,“和中国确立好竞争的规则(set the terms of the competition with China),一个能够反映出我们的利益和价值观的规则,并确保中国能遵守。”
另一名记者问,美国政府把关税作为对华策略的一环,还是缓解物价的工具?
白宫发言人普萨基
前天,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Yellen)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节目中透露了重要信息: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对中国减免部分领域的关税,此举可帮助缓解美国近期的物价上涨趋势。与此同时,耶伦承认了美国通胀问题,称通胀是因为疫情,并估计称“明年下半年”可能会恢复正常。
普萨基称,关税是对华政策的一部分,但我们也在减少部分关税的影响,因为“确实有行业受到了冲击,有一些领域提升了美国人的生活成本,却没有产生战略价值。”
普萨基又提到和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她说,“总统和国安团队觉得,拜登是从实力地位出发,参加这场会议——和9、10个月前比起来。”她表示基建法案是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处理美中关系”的关键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