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嫦娥五号“回家”之际,“嫦娥之父”有话说
[环球网军事/航空报道]携带此前采集的月壤样品的“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目前正在从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待组合体飞行到距离地球5000公里的高度时,承担地月往返运输任务的嫦娥五号轨道器将与返回器分离,返回器将独自携带月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就在“嫦娥五号”即将完成首次月球“挖土”任务之际,中国探月工程科学应用首任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院士接受了环球网记者的采访,详细解读了中国探月工程的现在与未来。
嫦娥五号返回器如何回到地球?
欧阳自远院士表示,轨返组合体与上升器分离后,在环月轨道停留几天,等待月地转移窗口。在实施月地转移入射机动后,进入月地转移轨道。为了确保返回器精准降落至位于内蒙古的指定降落场内,飞行几天还要进行几次中途修正,测控与回收系统精确确定返回轨道,并将高精度参数注入轨道器,为后续轨-返分离和再入制导导航提供基准。当达到一定飞行高度时,轨道器在降落场上空释放出携带月球样品的返回器。
而这时飞船的速度高达每秒10至12公里(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如果让返回器直接砸入大气层中,过快的速度会让返回器烧毁。欧阳自远院士说:“我们之前做过空间试验,就是它一砸进来,我们能不能让它再跳出大气层,然后再自己落下来,这些都要算得很精确。”
欧阳自远院士形容,这一过程就像小孩用一块石头在水上打了一个水漂,石头高速砸进水面后又弹起来,再落下时石头的速度会明显下降。“我们就是仿照这种办法,让返回器在大气层打了一个水漂,然后再让它落下来,”欧阳自远院士说。在返回器距离地面比较近的时候,再打开降落伞缓慢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