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戏剧与角色的传达者,演员像是一座桥梁,连接作品的灵魂与观众的内心。演员演得好不好、像不像,决定了一个角色能否打动观众内心。但“演技”这件事,近几年却跳脱出作品,被作为社会议题轮番热议。例如,真正有演技的演员泯然众人,只能通过《我就是演员》《演员请就位》等真人秀得到剧本邀约;而正活跃在荧幕上的流量演员,喜、怒、哀、乐像模板一样乏味、流程化。“演员”这个被无数人捧在心尖的身份,逐渐沦为一种黑色幽默的讽刺。
演员是如何理解表演的?深入人心的角色都是如何塑造的?为何好演员,也会有高峰和低谷?我们试图从不同戏龄、不同风格、不同阅历,但同样热爱表演的几位演员那里,探寻他们眼中的表演是什么样的。
时好时坏的人生,时好时坏的演技,都要学着接受
戏龄:22年
代表作:电视剧《大汉天子》《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鬓边不是海棠红》电影《风声》《中国合伙人》《烈火英雄》
奖项: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烈火英雄》剧照
从曾经演技备受争议的“偶像小生”,到两度拿下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的实力派,在黄晓明的成长中,每一部作品进入人物状态都有各自的困难。黄晓明表示,塑造每个人物都需要前期大量了解相关资料,比如时代背景、人物故事等,让自己尽量有更多的时间在角色真正的生活环境下去感知。
2020年,凭《烈火英雄》再次拿下金鸡影帝,黄晓明更多依靠的是切身体验。拍摄前,黄晓明跟导演商量提前去真正的消防大队训练一个月,这样他才能真正了解消防员的工作内容和状态。拍摄中,他也跟导演讨论,希望表演时穿自己训练时穿的浸满汗水的衣服,包括增肥也是尽量在外部条件上还原真实的消防员。
黄晓明《烈火英雄》剧照
黄晓明饰演的角色是一位患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消防员,所以在表演时他刻意让自己视线压低、手部颤抖等。他曾跟消防员聊到每次进入火场前的心态,当时一位消防英雄说,其实想的只有一句话,就是要活着出来见自己的老婆孩子。这句话也被黄晓明用在了电影中冲入火场前临别片段中,“演的那一刻我真的有想到自己的家人,所以说出那句台词的时候也感同身受。”
从《中国合伙人》到《鬓边不是海棠红》,黄晓明的演技越来越被认可。在黄晓明看来,演技的提升要依靠多表演、多看别人的表演,并从中学习和积累经验与知识。为了饰演《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程凤台,黄晓明跟原著作者交流对程凤台的了解,提前进组围读剧本,跟导演、编剧还有制作班底的工作人员交流。剧中,程凤台的“洁癖”,比如在外面绝不吃东西,到脏乱的环境里手脚会不知道往哪里放,商细蕊带他去自己常去的开了四十年的小饭馆,他把帽子摘下来,看了看桌子又戴回去这种细节,都是黄晓明了解剧本、人物后自己加入的小设计。
《鬓边不是海棠红》程凤台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