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鲜花摆在眼前,有人认为惊艳,有人认为世俗。不同时代,每个人对“美”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究竟什么是“美”?实际上,古今中外早有章法可循。而对表演的审美章法,即由成千上万部优秀作品,无数优秀演员的表现积累而来。那成熟的表演应该具备什么元素?年轻人想要成为演员,怎样才能不走弯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演员冯远征,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教授刘中哲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分享专业老师对“好表演”的理解。
冯远征
真想看好的演技,还是看专业话剧演员
北京人艺副院长、演员冯远征,近些年一直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人艺演员队与去年刚开班的“表演学员培训班”的中青年演员的培养上。对于“表演”,他自有一套想法与见解。
冯远征在《一九四二》中饰演瞎鹿。
成为演员需不需要门槛?在冯远征看来,人们从事任何领域,都有高、中、低之分,表演也一样。培养一个演员,冯远征通常会遇到两种类型:一个是演员的悟性好,还有一个是自身努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以前在剧组拍戏时,冯远征遇到过年轻演员,或素人演员表演上遇到瓶颈。他认为,调教新演员最基本的方式,必须让他们把台词背熟;实在是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尤其面对素人时,冯远征可能会跟导演商讨出一些主意,比如清场,给他创造一个好的拍摄环境,让演员慢慢找到角色的感觉。
在冯远征看来,无论是流派还是技术的培养,尤其对于娴熟掌握技术的戏剧演员而言,首先拥有的应该是“声台行表”四样基本功。如果真想看好的表演与演技,那必须还是得看专业的话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