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京华物语㊳丨从“五花”“八门”到天桥“八大怪”

   2021-01-19 互联网顺发之窗网74

清末诗人易顺鼎在《天桥曲》中,写道:“垂柳腰肢全似女,斜阳颜色好于花。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

天桥曾经和西单、鼓楼、东四一样,是老北京最繁华的地方。元明时期天桥就已经出现了市场,到清代末期已经发展得繁荣异常。来天桥,不仅可以看戏逛茶馆,更有数不尽的小吃摊,最使天桥与众不同的,还要数应有尽有的民间艺术表演。来天桥,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如今的天桥虽不复当年,但广场上仍有天桥“八大怪”的塑像。所谓天桥“八大怪”,指的是活跃在天桥地带、技艺超群的八位民间艺人。京味儿文学作家刘一达曾在八十年代到天桥采访过几位老艺人,梳理了三代天桥“八大怪”的历史。

本文选自《典故北京》,较原文有删改,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京华物语㊳丨从“五花”“八门”到天桥“八大怪”

《典故北京》,刘一达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原文作者丨刘一达

摘编丨镜陶

“五花八门”是哪“五花”,哪“八门”?

老北京人聊到天桥的时候,一定会说:“那地方真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五花八门”,五岁小孩儿也会知道这是一句成语。但什么叫“五花八门”?哪“五花”,哪“八门”?深问您一句,您就不见得知道了。

有人解释“五花八门”,是指中国古代打仗的阵势。古人打仗讲究排兵布阵,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行阵”和“八门阵”,“五花八门”就是指这两个阵势,因为它们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所以这个成语有目不暇接的意思。

可这个成语既然是典出“五行阵”和“八门阵”,为什么不叫“五行八门”,却叫“五花八门”呢?显然,这种解释不能自圆其说。

其实,“五花八门”是过去的江湖的隐语,“五花”和“八门”都是有所指的。

“五花”,喻指五种花,而且这五种花都是喻人的。

它们是:“金菊花”,喻指卖茶的女子;“木棉花”,喻指走街串巷为人看病的游医,即郎中;“水仙花”,喻指妓女;“火棘花”,喻指杂耍演员;“土中花”,喻指挑夫。

“八门”,指的是过去江湖上卖艺耍手艺的八种人,简单说就是“巾皮彩挂,平团调柳”。

具体讲:“巾”,指的是看相算命的;“皮”,指的是卖中草药的;“彩”,指的是变戏法的;“挂”,指的是江湖卖艺的;“平”,指的是说书弹唱的;“团”,指的是街头卖唱的;“调”,指的是搭棚扎纸的;“柳”,指的是高台唱戏的。

这“五花八门”,您在老北京天桥都能找到。不能说天桥这地界,出产“五花八门”的这些江湖艺人;只能说天桥特有的“气场”,适合“五花八门”的这些江湖艺人生存和发展。

正因为如此,天桥在老北京人眼里是块“杂巴地”。江湖上的许多好玩儿的有趣的,您在这儿能见到。江湖上那些坑蒙拐骗,见不得人的阴暗事儿,您在这儿也能碰到。

当然,天桥最诱惑人的是杂耍、曲艺等民间的表演艺术,它也被视为老北京曲艺和杂技的发源地,比如相声就是在天桥产生的,还有一些曲艺的曲种、杂技的表演是在天桥唱出来演出来的,包括代表北京的剧种评剧。

京华物语㊳丨从“五花”“八门”到天桥“八大怪”

北平沦陷时期,民间艺人金业勤在天桥卖艺。

第一代天桥“八大怪”

在天桥各种民间表演艺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八大怪”了。这“八大怪”,是八位以“怪”著称的艺人,跟“八门”没有任何关系。

一个艺人能跟这个“怪”字沾边,那可不是简单的事儿,其身手肯定不凡,而且要有与众不同的绝活儿。

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多次到天桥地区采访。当时天桥地区的许多老胡同和平房还没拆,老天桥演艺场子的遗迹尚存,一些天桥的老艺人还在。在这里的街巷漫步,还能感觉到老天桥的古韵。

我先后采访了“大狗熊”“飞飞飞”“虫子杨”“大刀张”张宝忠的儿子张少杰、“摔跤满”满宝珍、玩车技的“小老黑儿”等老天桥有名的艺人。

双簧表演艺术家孙宝才,绰号“大狗熊”,当时一些文章说他是天桥的“八大怪”之一。我采访他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

老爷子是在北京曲艺团退的休,土生土长的“天桥人”。他笑着对我说:“我可够不上‘八大怪’。当年天桥的‘八大怪’在京城赫赫有名,家喻户晓,说他们‘怪’,名不虚传。他们的玩意儿真够得上这个‘怪’字。”

“八大怪”,人怪,玩意儿怪,对他们的说法也“怪”。

“八大怪”究竟都是谁?在天桥的地面儿上,居然也说法不一。记得当时我问了许多人,这个告诉我“八大怪”都有谁,那个告诉我“八大怪”是谁,十个人十个说法,最后把他们告诉我的“怪”放到一起梳理,竟然弄出二十多个“怪”来。

到底谁是“八大怪”呢?后来我查了许多老北京有关天桥的史料,发现原来这“八大怪”是有“时间段”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八大怪”。

“八大怪”是天桥艺人们比较公认的“怪人”。这些“怪人”出现在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清朝末年的光绪年间,这个时期,是天桥民间艺人的初起阶段,被人们评为“八大怪”的算是第一拨。

这拨“八大怪”的第一“怪”,是唱太平歌词、说相声的朱绍文,他的艺名叫“穷不怕”,祖籍浙江绍兴,是汉军旗人。

京华物语㊳丨从“五花”“八门”到天桥“八大怪”

“穷不怕”

 
标签: 八大怪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顺发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SiteMa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