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美国航空母公司AMR与全美航空合并 成全球航空巨无霸

2013-12-10 22:28470
  央广网财经北京12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本周一,美国航空的母公司AMR和全美航空集团US Airways Group正式联合宣布,两家公司之间的合并交易已经完成。按照客运量计算,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美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

  合并以后的航空运营商命名为美国航空集团,公司股票将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代码为“AAL”。两家公司表示,大约需要18到24个月的时间才能获得单一的运营许可证,从而允许其合并相关业务。短期看,两家公司仍将各自独立运营。除了运作方面的变化,两家公司员工薪酬、福利、工作规则和其他准则的整合,也会逐步展开。

  美国航空集团的全球网络将拥有每天近6700次航班,飞往全球50多个国家中的330多个目的地,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今年2月份两家公司刚宣布合并时,美国航空首席执行官托马斯·霍顿曾对合并后的前景表示乐观。

  托马斯·霍顿:通过两家公司的合并,我们将为公司的所有者以及顾客带来最好的福利。

  不过当初,两家航空公司的合并计划曾遭遇反垄断诉讼,并受到合并的其中一方美国航空申请破产保护的影响。

  美国航空成立于1930年,全美航空成立于1939年,根据国际著名航空媒体——航空商业2012年发布的数据,美国航空公司客运量位列全球第三位,在美国国内也排第三位。全美航空位列全球第十一位,在美国国内排名第五。

  尽管规模庞大,但是两家航空公司却有着各自的问题。美国航空公司有着强大的枢纽机场,但运营能力较弱,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航线上不断亏损;而全美航空运营能力良好,但缺乏枢纽机场资源。

  两大公司的合并一度引发垄断担忧,美国司法部认为,一旦这两大公司合并,将导致机票价格上涨损害消费者利益2013年8月13日,法国司法部部长与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等6个州的总检察长向首都华盛顿的联邦地区法院提起反垄断诉讼。经过多次协商,两家公司终于在11月12日与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同意将国内部分重点机场的航班起降时刻、机位和地面设施出让给廉价航空公司,司法部则结束对两家公司的反垄断诉讼。

  由于美国航空已于2011年底在纽约南区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重组,因此这一和解协议还需要得到纽约南区破产法院的批准。11月27日,纽约南区破产法院批准了和解协议,为美国航空和全美航空合并扫清了法律障碍。

  对于双方的合并,也有美国乘客表示担忧。

  乘客:越来越多的合并,票价会上涨,选择却减少了,这不是个加法。

  乘客:我感觉旅行成本可能要上升了,在这个行业里不可避免的一点就是,航空公司总会想着法挣你钱,就跟那些努力渴望生存的行业一样,他们必须得确保收支平衡。

  乘客表示:越来越多的合并,票价会上涨,选择却减少了,这不是个加法。我感觉旅行成本可能要上升了,在这个行业里不可避免的一点就是,航空公司总会想着法挣你钱,就跟那些努力渴望生存的行业一样,他们必须得确保收支平衡。

  合并后的公司将会加入航空运营商联盟寰宇一家。明年3月30日,全美航空公司将会退出星空联盟,并于次日马上加入寰宇一家。面对这样的变化,原来的里程、积分等会不会受损呢?航空运输经济资深业内人士李小津说,这个方面没有问题,一般会逐步统一起来。

  事实上,美国航空业过去几年来经营状况不佳,早有多家公司进行了并购重组。比如2008年,美国达美航空兼并美国西北航空,成为美国第一大航空公司;2010年,美国联合航空与美国大陆航空合并,一举成为美国航空业的巨头。航空运输经济资深业内人士李小津表示,本次美国航空与全美航空合并,这将再次对美国国内航空市场格局带来比较大的变化。

  李小津:原来6家运营商现在已经合并为3家了,市场主体减少了以后,它的竞争强度会降低。在美国国内,总的来讲6大家合并为3大家,票价不会涨,但是不会再低了。因为实际上来看,现在美国国内的市场整体竞争有点过度,它的航空公司平均利润率大概不到0.2%,事实上航空公司难以经受这么激烈的竞争,通过适当的重组可以降低竞争强度,然后保证航空公司的合理利益与旅客的长远利益。毕竟如果航空公司的收入过低的话,对它的安全、服务都是一种损害。

  对于国际上来讲,实际上也给出一个启示,现在来看航空运输业是一个相对竞争比较激烈,门槛比较低的行业,特别是在大的国家,因为它的资金实力比较雄厚,成立航空公司的动力比较强。但是你要看到,随着一定的时间过去以后,随着一定的竞争进行以后,整体上会形成一定的寡头垄断格局。

  业内分析,这项交易同时可能标志着美国一波大型航空运营商合并的浪潮,就此终结,让美国航空业获得了更加健康的财务基础。李小津认为,这对中国航空业也有启示,随着竞争的加剧出现合并潮,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

  美国航空公司是由一个大约82家小航空公司组合,通过一系列整合和改革发展而来的。最初,许多飞机都可以自由使用American Airways这个名字作为共有品牌。1934年,美国航空公司陷入财政危机,在Cord的领导下,将公司更名为“American Airlines”。

  早期的时候,公司的总部是位于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中途机场。这段时期,美航的一个创新就是在飞机上使用了空乘人员。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航空公司的主要航线还是从纽约和芝加哥经由达拉斯到洛杉矶。

  作为“寰宇一家”的创始成员之一,联合旗下附属美鹰航空和美国连接,美国航空遍布260多个通航城市——包括美国本土150个城市及其他40个国家。

  全美航空

  全美航空成立于1939年 (All American Aviation Company)。全美航空公司(US Airways Group, Inc.)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航空公司,常被译为合众国航空公司。

  全美航空隶属于全美航空集团(US Airways Group, Inc.)。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Tempe。全美航空是星空联盟的成员航空公司之一。

  两家航空公司合并再次改写美国航空工业版图

  据美国媒体报道,现在美国四大航空公司,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达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控制了美国航空运输80%以上的市场。这也是自2001年以来,美国航空运营商5次合并和7次独立破产申请之后,航空业重塑的结果。

  美国航空公司及其母公司曾于2011年11月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期望通过重组以减少债务负担。但在合并交易完成之前,今年7月,美国航空公司已经恢复了盈利能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日本新外相回应将实施何种对华政策 推进战略互惠关系
日本新任外相茂木敏充22日在东京举行了就任后的首次记者会。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茂木表示,高市新政权将在战略互惠关系基础上推进日中关系,通过对话处理分歧

0评论2025-10-225

学生画作被误认陈丹青作品 买家回应 真伪争议持续发酵
近日,一幅号称是陈丹青早期油画静物写生的作品引发了广泛关注。有藏家声称自己花费了15万元购得这幅画,并已找人鉴定。艺术博主洪健翔指出这是他在大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并展示了自己所创作的图片,称为了找到这个特殊的角度,他是站在桌子上完成的

0评论2025-10-222

乌对领土问题态度为何逐渐变化 泽连斯基准备结束战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1日重申,乌克兰已准备好结束战争,并透露与特朗普会谈期间双方同意尝试以当前战线为基础进行谈判。此前泽连斯基一直坚持“不放弃一寸土地”,这次态度变化引起了关注

0评论2025-10-222

特朗普直言不喜欢澳驻美大使陆克文 过往言论惹争议
当地时间10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与到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会晤。会面期间,特朗普当面对澳大利亚驻美大使陆克文表示:“我不喜欢你。”他还提到,如果陆克文曾说过他的坏话,就应该为此道歉

0评论2025-10-221

郭富城方媛三胎出生 郭富城紧张迎接新生儿
22日下午,郭富城和岳父岳母从医院接回三胎宝宝。同行的还有两名护士,但未见方媛的身影。一名护士提着婴儿篮,小心翼翼地把宝宝抱上车。郭富城显得十分紧张,全程在一旁留意,而岳父岳母则在后排座位旁照看

0评论2025-10-222

专家谈上海成都试点中小学贯通式培养 探索长学制新模式
10月20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到上海市将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贯制学校

0评论2025-10-224

未来多雨状态还会持续吗 降雨趋势将变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上中旬(1日至20日),黄河中下游多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3倍以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山东七个省区市的平均降水量为同期最多,河南和天津则为同期第二多

0评论2025-10-222

民生愿景变幸福图景 惠民生绘新卷
惠民生夯实幸福基 增福祉绘就新图景 ——天水“十四五”民生实事交出暖心答卷就业帮扶车间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四五”期间,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龙城大地渐次铺开

0评论2025-10-224

明起现金买黄金超10万需上报!8月新规来了
8月1日起,一批新规正式实施,涉及药品、化妆品等,快看看哪些将影响你我生活。全国新规规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行为《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定》自8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是指网信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按照裁量涉及的...

0评论2025-10-222

业内:特斯拉纯视觉方案不够安全 多传感器更可靠
在新加坡举办的一场论坛上,全球头部激光雷达制造商的负责人公开讨论了与特斯拉和马斯克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上的分歧。该负责人明确指出,纯视觉方案存在安全短板,而激光雷达加持的多传感器方案更为可靠。2025年对特斯拉来说是自动驾驶落地的关键一年

0评论2025-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