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方璐课题组与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课题组携手攻克大规模光电智能计算难题。研究团队打破传统电子深度计算模式,创新提出分布式广度光计算架构,并成功研发名为“太极”的干涉-衍射异构集成芯片。此芯片实现了高达160 TOPS/W的通用智能计算效能。
在当前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一科研成果以光子技术为载体,为追求高性能计算力提供了新颖的理念、架构及实施路径。有关研究成果已刊登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
针对智能光计算在后摩尔时代展现出超越硅基电子计算的卓越性能与潜力,但其应用范围仅限于简单字符分类、基础图像处理等局限性问题,关键在于光的计算优势未能在适应性欠佳的电架构中得到充分发挥,导致计算规模受限,难以满足复杂大模型智能计算对高算力和高能效的需求。
太极光芯片凭借其独特的干涉-衍射融合计算机制,展现出比现有智能芯片高出2至3个数量级的计算能效。未来有望赋能百亿像素级大场景的光速智能分析、百亿参数级别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以及实现毫瓦级低功耗的自主智能无人系统,为其提供强大算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