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亚国家,印度遭遇热浪袭击并不是稀罕事,但像今年这般猛烈却让他们始料未及。自3月起,印度经历了多波热浪,至5月底,印度德里地区最高气温一度飙至49.9摄氏度(℃),创下新高,3个月内报告了近2.5万例中暑病例,截至6月3日全国因炎热死亡人数已升至211人。印度气象部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5月是印度36年来气温最高的5月。
热浪是被世界气象组织(WMO)认定的最危险自然天气灾害之一,指连续5天的最高气温皆超过该地区平均最高气温5°C以上的极端天气。强烈的热浪会带来严重的健康、社会和环境等风险,可能造成人类死亡、干旱、野火等严重后果。WMO警告,山洪、空气污染等多种风险与热浪相互作用,将对人类和自然产生复合影响。而随着全球进一步变暖,预计热浪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还会增加。
印度此轮高温危机背后,除了地理和天气系统因素外,城市热岛效应等人类活动原因也不容忽视。即便印度政府为各地量身定制了预警系统和行动计划,准确预测了高温,但在应对上仍显得捉襟见肘,其背后是印度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首先,印度供电、供水系统等城市关键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受持续高温影响,印度150座主要水库储水量为5年来最低,水力发电量降低造成供电缺口的同时,用电负荷还在不断攀升,让电网不堪重负,“用水荒”“用电荒”相继发生。其次,印度普遍缺少遮阴场所和设备,许多户外劳动者仍直接暴露在炎热环境下,大多数公立学校也只配备了电风扇,少数私立学校才有空调。最后,印度的医疗系统也承载力有限,面对红色级别健康预警时应对能力严重缺乏。此次高温,对印度的农业、经济和公共卫生等方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其他国家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