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的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专家认为,这一新基调是本次会议中值得关注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多年来主要强调“稳健”,此次调整为“适度宽松”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相关。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目前我国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同时,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因此中央调整货币政策基调,延续了此前提出的“有力度的降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
货币政策基调从紧到松可以划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等几个区间。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上一次使用“适度宽松”来描述货币政策是在2008—2010年左右,此后从2011年至今一直使用“稳健”。此次调整是十几年来的首次。
这次对货币政策基调的调整也进一步强化了预期管理,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货币政策信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介绍,当货币政策透明度提高后,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权威性都会增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动向也会自发形成稳定预期,合理优化自身决策,使货币政策调控更加有效。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向市场释放了充足的流动性,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提升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今年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服务。数据显示,今年广义货币(M2)余额突破300万亿元;前三个季度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量超过110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多近8万亿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仅有量的增长,更有结构的优化。10月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17万亿元,同比增长21%。此外,人民银行还创新推出了国债买卖操作、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目前我国已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近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