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车险领域迎来首个指导意见。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新能源车险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新能源车险存在保费高、投保难、承保亏损等问题。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平均保费比燃油车高出63%,即使扣除车龄等因素,新能源新车的保费仍比燃油车新车高出约10%。然而,整个行业在2024年新能源车险承保方面亏损了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的趋势。
新能源车险保费高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维修成本高。消费者可选的维修渠道较少,且在维修技术和配件供应方面存在壁垒;此外,新能源汽车的零配件和工时价格较高,加上一体化压铸技术等高度集成化制造方式以及大量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使得维修难度和费用增加。
为解决这一问题,指导意见要求推动降低维修成本,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的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并支持其自营或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同时,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综合考虑低速碰撞试验结果、易损零部件价格、常见维修项目工时等因素,及时优化保险车型分级等级,使其与商业车险保费挂钩。
出险率高、风险高也是新能源车险保费高的直接原因。新能源车年轻驾驶员和营运车占比较高,加上起步快、声音小等特点,以及智能驾驶功能、智能座舱等新技术应用需要车主更长的适应周期,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事故发生率。为解决高赔付风险带来的投保难题,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因高赔付风险等因素在原有投保途径遇到投保难的新能源车主可以自愿申请投保并自主选择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不得拒保。相关机制已建立,“车险好投保”平台将于1月25日上线运行,首批有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接入,第二批约20家财险公司将在今年2月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