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召集了30余国领导人及欧盟、北约代表在巴黎召开援乌“意愿联盟”峰会。峰会声明强调,在乌克兰实现“明确和平”前,所有对俄制裁不得解除。美国未派代表参会,而两天前特朗普刚释放“考虑解除制裁换取停火”的信号,凸显美欧对俄策略的分歧。
马克龙宣布将与英国新首相斯塔默共同领导欧洲援乌事务,英法军事代表团将即刻赴乌强化军力建设。斯塔默表示,现在讨论的不是放松制裁,而是如何加码施压,迫使俄罗斯回到谈判桌。德国总理朔尔茨强调,“和平未至,制裁不止”,欧美必须保持统一战线。
此次峰会背景耐人寻味。3月24日,俄美代表团在利雅得秘密会谈,俄方提出以黑海停火换取解除制裁的方案。特朗普随后公开表示正在评估该请求,被解读为欲重启“交易外交”。但欧洲多国迅速反应,法国在24小时内宣布召开峰会,用集体决策对冲美国单边行动风险。
国际关系学者分析指出,当前围绕制裁的博弈暗藏多重角力。拜登时期构建的对俄统一战线出现松动,欧洲担忧特朗普“独走”破坏战略平衡。俄方将黑海运粮走廊作为筹码,试图分化西方阵营。英法代表团急赴乌克兰,预示北约或加大重型武器输送。
根据布鲁塞尔智库统计,自2022年2月以来,欧盟已实施13轮对俄制裁,覆盖1200余个实体及个人;美国冻结俄央行约3000亿美元资产;G7国家扣押俄寡头资产超580亿美元。然而,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3年俄油气收入仍达2850亿美元,制裁效果存疑。尽管欧洲展现强硬姿态,但匈牙利等国内部已出现“制裁疲劳”声音。若特朗普重返白宫,可能以能源合作为突破口调整对俄政策,届时欧洲或将面临“追随美国”与“战略自主”的两难抉择。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制裁武器正从“战略核弹”沦为各方讨价还价的谈判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