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即将搬入海淀区一处新建小区,但在哪儿停车让她感到苦恼:产权车位35万元一个,只能买不能租。否则,业主的私家车就属于访客车,按小时收停车费。为了买这套房,她已经贷款几百万元,无力再购买车位。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小区都存在车位“只售不租”的情况,买不起车位的业主只得自行找地儿停车。许多业主慨叹,在自家小区停车为何还如此费劲?
与这处楼盘相邻的小区,产权车位“只售不租”已经实施了好几年。前年,业主孙女士拿到新房钥匙,正发愁自己的新能源车没地方停车充电,开发商主动推荐售价37.9万元的“充电车位”,她果断入手。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开发商竟将“充电车位”售价降到了25万元。更让业主们惊讶的是,地库所有车位都能安充电桩。孙女士感觉自己被骗了,便找开发商理论。结果,对方掏出合同,拒绝退款。“车位定价不透明,开发商说多少是多少,对消费者很不公平。”孙女士说,按照开发商的说法,产权车位卖多少钱,是供求关系决定的,这叫“市场调节价”。
然而,面对开发商所说的“市场调节价”,业主并不买账。亦庄某小区业主也有类似遭遇,业主张先生认为,产权车位应该有更加详细的计算依据,绝对不能开发商“一口价”,业主连还价的余地都没有,“不开放租赁停车位,是不是在搞‘饥饿营销’那一套,逼着我们买高价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