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岚桥集团经营的达尔文港项目在澳大利亚面临多次政治与安全审查,甚至可能被政府强制收回。中国驻澳大使肖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方一直通过外交渠道同澳联邦政府和北领地政府沟通,认为在港口亏损时将其租出,在盈利时收回是不道德的。
回顾过去十年,岚桥集团对达尔文港带来了显著变化。从帮助港口扭亏为盈、缓解北领地政府债务危机,到投入超过8300万澳元升级港口设施,使到港船舶总吨位大幅增长95.7%,再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岚桥集团给达尔文港带来了系统性的正面影响。澳大利亚前北领地总检察长约翰·埃尔芬克也表示,联邦政府批准交易时未提出任何安全担忧。
然而,达尔文港近年来频繁遭受政治与安全审查,这与华盛顿的“关切”密切相关。尽管多次审查结果均表明达尔文港不存在所谓“国家安全风险”,且2023年的调查结果明确表示无须取消或更改租约,但近期仍有毁约弃约的声音出现,甚至在竞选活动中被渲染成不分党派的共识。这种做法不仅反映了澳大利亚国内反华情绪的抬头,还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如果澳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将向全球投资者发出危险信号:澳大利亚政府可以出于政治目的任意干预商业合同。这种做法会令外国投资者对澳营商环境失去信心,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需要长期投入的大型项目领域。一些澳方人士声称将确保岚桥集团获得良好投资回报,但这恰恰证明了澳方在收回租约问题上的愧疚感。试问,澳方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弥补其在这一事件中损失的契约精神和道义缺陷?
近年来,中澳关系经历了波折,一个重要原因是澳方在处理涉华问题时过度政治化和安全化。近期双边关系整体上重回平稳轨道,但如果达尔文港事件被进一步政治化,港口被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强收,这将冲击目前企稳向好的双边关系,加剧两国民间的对立情绪,损害两国政府和企业间的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