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发生一起疑似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多位市民反映,他们在食用一家网红摊贩所售卖的提拉米苏后,出现剧烈不适,包括呕吐、腹泻等症状,怀疑遭遇了食物中毒。
有知情者指出,这家销售甜品的商家不仅在市区内设有流动摊位,还有一处固定门店,生意一度红火,曾因“口感好”“颜值高”在社交平台获得不少关注与推荐。但随着多人因食用其产品出现身体不适,这家商铺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提拉米苏中毒事件 致多人上吐下泻甜品商家已贴封条
5月27日,《大河报》记者根据相关线索进行实地调查,并向蒙城县市场监管部门核实情况。经证实,该甜品商家目前已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查封,无论是摊位还是店铺,均已贴上封条,暂停一切经营活动。
与此同时,亳州市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确认,针对这一事件,相关部门已经正式立案,并展开审查程序。后续将依据调查结果依法处理,如若确认食品安全问题属实,涉事商家将面临相应法律责任。
此次事件再度敲响了“网红食品”的警钟。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和直播电商的兴起,越来越多打着“现做现卖”“颜值高”“配方独家”旗号的小吃摊、甜品店涌现,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追捧。然而,一些商家在追求流量与利润的同时,却忽视了基本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标准,导致食安隐患频发。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选择餐饮产品时应优先考虑资质齐全、管理规范的门店,对于街头摊点、流动商贩以及缺乏明确营业执照和食品安全许可的“网红店”,应提高警惕,谨慎购买。特别是提拉米苏这类涉及生鲜奶油和鸡蛋的冷藏甜品,对制作、保存、运输环节的要求极高,一旦处理不当,就极易滋生细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也应进一步加强对网红摊点、小微食品经营者的日常检查与平台数据监测。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虽带动了地方餐饮经济的发展,但也可能成为问题食品扩散的“加速器”。唯有防患于未然、依法严惩违法行为,才能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涉事甜品引发不适的具体原因仍有待权威部门的后续检验和通报。公众和消费者也应保持关注,静待事件调查结果的公布。与此同时,希望此事能为广大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敲响一记警钟——流量背后,不能没有良心;美食之前,更该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