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流传一段文字,称最新出厂的歼-20隐身战斗机已升级为山东大学研发的有源碳化硅雷达,探测距离从400-600公里提升至1000-1200公里。这一消息引发了军事爱好者和评论员的广泛讨论。
报道指出,采用碳化硅材料制作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使探测距离大幅提升,对F-35等西方隐身战斗机的作战优势构成挑战。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高端半导体材料自主研发方面的能力,还可能改变未来的空战战术格局。
然而,从常识来看,仅凭上述信息就能发现真实性问题。山东大学并非专门从事雷达研发的机构。《南华早报》在其专栏中多次提到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但其中许多细节常被夸大,导致误导。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核心在于其收发模块(T/R模块),这些模块依赖高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和芯片。目前,有源相控阵雷达的T/R模块通常使用砷化镓(GaAs)与氮化镓(GaN)这两种材料。通过分析可以确认,歼-20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初装备了砷化镓材料,近年来则已替换为新一代的氮化镓雷达。氮化镓雷达具备更精准的信号处理能力,提升了雷达的探测精度及抗干扰能力。氮化镓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实现了更为紧凑和轻量的设计,同时性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