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根据我国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的规定,乘用车生产企业必须为新能源车核心部件“三电”系统(电机、电池和电控)提供至少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随着首批电动汽车陆续达到质保期限,这些车辆正面临淘汰和换新。此外,2025年3月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也加速了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的更新换代。因此,动力电池回收问题成为行业焦点。
各地积极推出相关政策和条例来应对这一挑战。例如,四川省于2025年6月1日施行《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则在同年7月14日发布《重庆市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工作方案(2025—2027 年)》。这些政策旨在解决动力电池回收背后的“绿色闭环”挑战。
重视动力电池回收的原因之一是消除安全隐患。动力电池性能会随充放电次数增加而衰减,当电池容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不仅影响续航里程,还可能引发短路、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问题。特别是高温、高负荷条件下,这些风险更易被触发。
从资源角度看,动力电池中蕴含锂、钴、镍等多种稀有金属,这些金属在现代工业应用广泛。中国对这些关键金属材料的进口依赖度较高,通过回收废旧动力电池并提取其中的稀有金属,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进口依赖度,维护国家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