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袋、大眼睛、胖乎乎、圆滚滚,加上标志性的黑眼圈和憨态可掬的动作,让大熊猫自带“萌”光环,成为全球“团宠”。随着网络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直播的兴起,许多人加入“云吸熊猫”“云养熊猫”的行列。在抖音等网络平台,许多熊猫视频往往会贴上“治愈”“减压”等标签,评论区里满是“被治愈了”“压力瞬间没了”的留言。这一黑白相间的生灵正跨越地域与文化,成为人们情绪的“解压阀”。
在古代,大熊猫一直被视为猛兽。民间传说中,“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在涿鹿之战中的坐骑就是大熊猫,古称“食铁兽”。晋人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提到它:“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如今,人们能在动物园和保护基地中近距离一睹熊猫风采。虽然体形较大,但圆润可爱、憨头憨脑才是其“真面目”。陕西一位姓夏的熊猫爱好者表示,熊猫的外貌、身材、一举一动都踩在了人们“萌”与“可爱”的审美本能上。那对作为点睛之笔最有辨识度的黑眼圈,从视觉上放大了圆滚滚的眼睛,让人本能地觉得它安全、无辜、可怜爱。它们有短小胖实的四肢,还有灵活的指头,能坐着抱着竹笋啃,感觉憨憨的。熊猫幼崽还像婴儿一样用奶瓶喝奶,躺摇篮睡觉,能激发人的母性,让人保护欲爆棚。
优越的外形和独一无二的气质,让大熊猫具备俘获人类“芳心”的颜值条件。网友表示,其稀有性也增加了人们对大熊猫的关注和喜爱。7月4日,大熊猫“和花”在它五岁生日这天享用自己的“生日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