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在社交媒体“X”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感谢帖文,赞扬中方成功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一举动表面上是礼节性的表态,实际上折射出印度在全球多极化格局中的复杂图景。近年来,中印边境紧张局势和贸易壁垒不断升级,但莫迪的这次访问揭示了印度通过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寻求战略自主与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意图。
莫迪此次访华的背后是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压力的双重驱动。近年来,美印关系因贸易摩擦和关税加征而持续承压。特别是在特朗普再度执政后,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并公开贬低印度经济,使得美印关系急转直下。这种来自传统盟友的压力迫使印度重新审视其对华政策。中国社科院亚太与战略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雪指出,国际不确定性加剧以及印度制造业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促使中印关系必须重新审视。例如,印度制药业90%以上的活性药物成分需从中国进口,汽车产业93%的稀土磁体依赖中国供应。这种情况下,印度不得不调整其“联美制华”的策略,转而寻求与华关系的缓和。
印度外交的实用主义在此次访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中印在边界问题上仍存在分歧,经济领域也存在激烈竞争,但莫迪政府认识到完全拒绝中国不符合印度国家利益。印度希望通过“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吸引中国企业投资,提升本国产业链水平,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和电子制造等新兴产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林民旺指出,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是对之前误判战略形势的纠偏。印度在供应链重塑中虽然高喊“印度制造”和“对华脱钩”的口号,但现实是其制造业发展停滞不前,对外资吸引力严重下降。这些经济现实促使印度务实寻求与中国合作。此外,印度在“去美元化”进程中已开始启动实际举措,如与俄罗斯、阿联酋等国推进本币结算,进一步体现了其务实的外交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