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哑剧探索到“济公”传奇,从爷叔风骨到公益坚守,游本昌既是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也是生活中修行“君子之道”的践行者。他用角色影响一代观众,用生命诠释不朽信念。他的艺术生涯是“君子”精神在戏剧与现实间的生动演绎。
游本昌于1933年出生在江苏,少年时正值抗战年代。那段民族危亡的亲身经历让他早早在心里埋下了“以文艺唤醒人心”的种子。他曾坦言:“有人不愿意这样的生活,所以我当时特别崇拜林则徐、孙中山。”艺术与家国,在他的生命里从未割裂。
进入中国国家话剧院后,他从哑剧演员起步,凭借敏锐的肢体表达和舞台功底,逐渐在表演领域崭露头角。真正让他家喻户晓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济公》。在那个荧幕角色匮乏的年代,他塑造的“济公活佛”,以疯癫举止、赤子之心和对人间不平事的打抱不平,成为亿万观众心中的经典。周总理曾评价济公是“专管人间不平气”,这句话成为游本昌塑造角色的核心。
成名之后,他并未选择随波逐流,而是主动放下部分角色邀约,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话剧创作与公益上。家人曾觉得他“有些不合群”,甚至“不是演艺圈的主流”。但他始终坚持,真正的艺术不在于追逐名利,而在于塑造精神力量。“人家什么角色都接,他宁可在家琢磨自己喜欢的。”正是这份孤勇,让他走出了一条“非主流”但更深刻的艺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