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厨师长回应羊肉串可隔夜卖2天!食客步入餐厅,期待品尝到新鲜食材和精心烹饪的佳肴时,却可能遭遇预制菜带来的标准化体验,这种落差引发了西贝与罗永浩之间的争议。近日,罗永浩公开质疑西贝多为预制菜且价格昂贵,直言“恶心”,并呼吁强制标注预制菜。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坚决否认,并表示将起诉罗永浩,同时开放后厨以证明清白。这场争议不仅涉及消费者知情权和企业诚信,还揭示了意见领袖影响力、企业危机公关以及预制菜行业规范化对餐饮业未来的影响。
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高昂,呼吁国家立法强制标注预制菜。随后,贾国龙在北京门店接受采访时坚决否认,强调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贾国龙透露,罗永浩一行五人在9月10日下午到店用餐,点了13道菜,总消费830元。贾国龙认为罗永浩用“恶心”形容西贝,损害了品牌声誉,并宣布自9月12日起,全国所有门店的后厨对外开放,消费者可以参观任何一道菜的制作过程。然而,罗永浩并未停止批评,再次发文指出西贝多道菜品存在“隔夜菜的味道”,并具体列举了几道菜品的问题。他表示无论官司结果如何,都将为中国预制菜领域的消费者知情权及相关立法做出贡献。
此次争议的核心在于预制菜的模糊界定与消费者知情权。尽管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了预制菜范围,但行业内“一菜多标”现象依然普遍。消费者难以分辨哪些是现做菜品,哪些是经过中央厨房预处理的半成品。据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5165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大关。预制菜在标准化和降本增效方面有显著优势,但在口感、新鲜度和营养价值上与现做菜品存在差异,引发消费者担忧。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指出,争议的核心是消费者是否享有充分的知情权,消费者普遍认为贵的菜不应该是预制菜,这种心理落差导致用餐体验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