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迹象表明,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正承受着新关税带来的冲击,这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说法相矛盾,并使美联储抗击通胀变得更加复杂。特朗普曾预言,外国将为其“保护主义政策”买单,认为别国出口商为了在美国消费市场站稳脚跟,宁愿自行消化这部分成本。
然而,学术研究、市场调查和企业评论都显示,在特朗普政府新贸易政策实施的头几个月里,美国企业承担了贸易费用,并将部分费用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商品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哈佛大学教授阿尔贝托·卡瓦洛和其他两名研究人员持续追踪了美国主要线上及线下零售商超过30万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涵盖从地毯到咖啡等各类商品。他们发现,自美国政府3月初开始征收关税以来,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了4%,而美国国内产品价格上涨了2%。其中,进口增幅最大的是美国国内无法生产的商品,比如咖啡,或来自土耳其等受到严重关税“惩罚”国家的商品。
不包括关税的美国进口价格指数显示,外国出口商一直在提高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并将美元兑其货币贬值的部分损失转嫁给美国买家。适应美国关税政策的过程仍在持续——这套尚不完备的征税体系已将平均进口税率从约2%推升至预估17%。路透社追踪数据显示,自特朗普政府发起贸易攻势以来,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约72%的公司表示价格上涨。
这一切为美国通胀上升埋下了伏笔。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一项“粗略估算”预测,关税将使核心通胀率上升75个基点。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如果不开征关税,未来一年的通胀率将比现在低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