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考古界的“双面人”代价为何那么小 专业优势成犯罪利器

   2025-10-28 互联网顺发之窗网6

在徐州汉文化发源地的地下,沉睡着无数承载华夏文明密码的瑰宝。李某白天带领团队进行保护性发掘,但夜晚却指挥团伙用炸药暴力破坏汉代王陵。这起案件震惊了考古界,最终在2025年9月17日随着最后一名嫌疑人被提起公诉而告一段落。涉案20余名犯罪分子悉数接受法律制裁,4000余件珍贵文物重见天日,数量堪比中型博物馆。

考古界的“双面人”代价为何那么小

李某作为非遗传承人和汉石像研究专家,在考古圈内享有盛誉,能够仅凭拓片辨别汉画像石真伪,并掌握传统文物修复技艺。然而,这种专业优势反而让他在盗墓时更具破坏性。他不惜使用炸药破坏墓室结构,甚至暴力拆解文物,导致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出现不可逆损伤。这种白天保护、夜晚破坏的双重身份令参与办案的考古专家们感到难以置信。

案件侦破过程充满智慧与艰辛。警方从古玩城一件商代晚期弓形器入手,通过文博期刊发现店主关某发表的论文涉及多起在册文物被盗线索。顺着这条线索,警方摸排出8名前科人员组成的犯罪网络,其中竟包括盗掘秦东陵的刑满释放人员和汉代楚王陵盗掘者。2021年2月26日,专案组展开跨11省市抓捕行动,破获66起案件,追缴文物跨越北辛文化至民国时期,其中汉画像石就达200余块,多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墓志铭的发现,更直接校正了《万年少年谱》中的学术错误,堪称"以实物补史"的典范。

这起案件揭示了文物犯罪的三大特征:专业性、隐蔽性和破坏性。犯罪团伙使用洛阳铲、炸药等专业工具,交易时采用黑话,重要交易坚持现金当场交付,形成"不见光"的地下网络。李某团伙甚至将文物藏于仓库隔墙,对外谎称"修复文物"。当专业能力被用于犯罪,其危害远超普通盗掘。正如办案民警所言:"他们不是不懂文物的价值,而是太懂了,所以更知道如何精准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顺发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SiteMa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