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微博认证为“周筱赟律师”的用户在社交媒体发文,讲述自己在中国建设银行山东东营支行取款时遭遇银行盘问并报警的经历,引发广泛关注。周筱赟当时在东营出差,正好赶上朋友婚礼,于是想去银行取些现金随礼。柜员连续询问他取现用途及上个月某笔转账的性质。由于周筱赟没有积极配合,柜员随后表示已经联系了反诈中心和派出所,但电话无人接听,只能让反诈中心出警核实情况。

11月11日,周筱赟再次评论该事件,认为不能对反诈层层加码,故意折腾普通老百姓和银行柜员。他表示,银行的做法不仅侵犯了客户的隐私权,还把所有客户当作犯罪嫌疑人来审问。根据周筱赟的陈述,他在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办理取款业务时,计划取现4万元,但被告知取款1万元以上需要登记资金用途。当周筱赟表示取款用于个人消费或朋友结婚给红包时,柜员均称这些选项不符合要求。此外,柜员还询问了他上个月的一笔转账详情,周筱赟对此表示无法理解且感到隐私被侵犯。最终,银行工作人员选择了报警处理。

周筱赟质疑银行将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标准降低至1万元,涉嫌违反央行规定。他还解释了为何不使用ATM机取款:ATM机有每日取款限额,其账户限额仅为5000元,无法满足当日取现4万元的需求。事件曝光后,话题“律师自曝取款被银行盘问报警”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网民普遍质疑银行在执行反诈核查时存在过度干预的问题。周筱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行严重侵犯隐私权,违反了现代文明社会最基本的法制精神。他强调,银行先默认每个储户都是犯罪嫌疑人,然后要求每个储户自证清白,而根据刑法的基本法理,即使是犯罪嫌疑人都没有自证清白的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