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关于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副市长卢彦以及市卫健委、市交通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接受询问。
据介绍,北京每个行政区原则上都设一处急救中心站,今年新建急救工作站32个,部分新建站点尚无法实现24小时运行。
按照规划,全市还将新建200余个急救站点。
另外,明年将继续在294个地铁车站配备AED,车站每班有两名员工懂得AED的使用。
地铁一号线西单站,120急救人员讲解AED的使用方法。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北京将投放多少AED?
明年近400个地铁站全部装配AED
“今年9月,地铁13号线霍营站发生了乘客猝死的事情,当时公众对于地铁站配备AED都十分关注。我们知道,发达国家在公共场所配置AED的覆盖程度比较高,国内有的城市前几年也都配置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红提出两个问题:北京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配置AED的情况怎么样?乘客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有哪些保障措施?
市交通委二级巡视员王春强表示,这项工作一直在推进。“到今年11月27日,我们在1号线、4号线包括大兴线已经安装了31台AED,今年年底装完2号线、13号线等线路的105个车站。明年再装294个车站,北京市无论是新开通线路还是既有线路,到明年年底全部覆盖。”
他表示,AED需要人员看管和使用,他们要求每个车站每班要有两名人员懂得AED的使用。目前,北京急救中心、市红十字会已经为地铁培训了1700多人,明年年底将培训8000人。到2022年,80%的地铁员工都将具备使用AED的能力。